一、专业概况
我院申报物流管理专业既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院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组织申报物流管理专业,2月教育部批准,我校开始可以进行物流管理专业的招生和培养工作,同年我院开始物流管理专业的招生,目前在校生共有130人,尚无毕业生。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1、专业建设要与我校办学定位相一致。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培养知识结构优、实践能力强、敬业精神强、创新创业意识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课程体系上,认真参考和借鉴北京工商大学等较早设立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等教研成果;在教学内容上,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体现专业特色。
2、坚持“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努力吸取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将其充分运用到课程体系和专业建设中去,致力于创建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
三、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通过调研分析物流管理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确定和建立本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标准,通过与行业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建立物流管理知识、素质与技能并重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
2、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形成优秀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培养和引进,建成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行业技术骨干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专业带头人在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知名度,骨干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强、技术应用水平高,企业行业技术骨干物流管理实践经验丰富。
3、强化学生核心技能培养,建设高水平实习基地。建设10个以上稳定的高水平实训基地。重点培养学生物流系统设计、采购与仓储、运输与配送以及国际货代和报关报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能力,使该专业学生满足市场的需要。
4、通过五年建设力争实现以下预期指标: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占应届毕业生比例≥80%;学生“双证书”获取率≥85%;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6人;开发特色教材、课件5种;建设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重点课程4门。
四、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及措施
(一)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1、建设目标
根据本专业现有师资队伍的年龄、性别、知识、工作经历情况,以及专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在未来5年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应当形成25-30人左右规模,以经济学、管理学博士研究生为带头的师资队伍格局。至应至少拥有2名教授职称的教师、10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和13—18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并配合本专业的中外合作背景,着力培养教师的双语教学与双语科研能力。师资来源途径主要为引进、自我培养等。具体计划如下:
年份
师资结构
解决问题
改善途径
2006
副教授1名、讲师2名、助教2名,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硕士学位3名
职称较低
科研能力弱
引进、自我培养
2007
副教授1名、讲师2名、助教4名,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硕士学位5名
科研能力弱
实践基础差
引进、自我培养
岗位实习、课题研究
2008-2011
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6名、助教4名,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硕士学位比率100%,博士学位比率20%。
科研能力弱
引进、自我培养
岗位实习、以老带新
2、建设措施
(1)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根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培养的是既有知识又有技术和能力的人才,这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结合我系物流管理教研室教师队伍的现状,对教师实施“双师型”素质教育相当必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是:①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教师标准;②既能从事理论课或文化课教学,又能从事技能训练教学及指导;③具有较全面的能力素质,具有进行专业理论或文化知识讲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专业技能或教师职业基本训练指导的能力,进行科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的能力;④具有毕业证、技术(技能)等级证、继续教育证和教师资格证。
(2)实现从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我们要求各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历进修,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学校将继续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进修,并在课时和时间上给予充分支持。另外要求教师在提高学历的同时,努力实现从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积极向教科研探索。
(3)拓宽师资培养渠道,建立“上联下挂”师资培训基地
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不断更新旧知识,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学校一方面与一些高校建立长期联系,定期派教师到高校进行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与企业建立合作项目,培养教师的实际业务水平。
(二)课程建设规划
1、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重点:抓好6门课程的建设。包括已在建课程,具体为: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概论、物流系统规划、国际货运代理、采购与仓储、运输与配送。拟通过6年的时间,建成2门学校精品课程,4门学校重点课程。
年份
课程
建设方式
建设成果
供应链管理
课程建设
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多媒体课件、案例、题库
物流管理概论
课程建设
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多媒体课件、案例、题库
物流系统规划
课程建设
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多媒体课件、案例、题库
国际货运代理
教材
出版
供应链管理
教材
出版
物流系统规划
教材
出版
采购与仓储
课程建设
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多媒体课件、案例、题库、学生手册
运输与配送
课程建设
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多媒体课件、案例、题库、学生手册
-,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将《物流管理概论》和《供应链管理》课程确立为本专业的第一期重点建设精品课程,主要建设重点是网络教学平台与素材的准备,物流相关阅读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仿真软件和实习规划等)建设。
-,在重点课程方面,将物流系统规划、国际货运理论与实务、采购与仓储、运输与配送建成校级重点课程。此外,在专业内探索部分课程案例教学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应的试点。
2、建设措施
(1)实行课程组长负责制。将专业核心课程均安排课程组,并指定专人负责,课程组长负责课程的整体建设,包括统一指定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编定试题库以及案例、集体备课、集体出卷、集体阅卷、统一试卷分析、统一组织课程上网工程等。课程建设费用由课程组组长安排使用。
(2)加大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研究。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改革,包括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改革等。实行固定教研研讨日制度,在双周三的下午进行教学改革研讨。
(3)选择部分课程实行双语教学。为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使学生适应国际物流管理的需要,在物流管理专业的部分专业核心课程中实行双语教学,初步拟定以下课程:国际货运理论与实务、国际集装箱与多式联运、物流系统规划与决策等。
(三)实践教学规划
1、建设目标
(1)研究形成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外实践和课内实验两个部分。
(2)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
(3)联系稳定的实习基地至少10个。
2、建设措施
(1)首先利用工商管理综合实验室。初步设想:以课堂教学加上机模拟操练代替原来的纯课堂教学,以实际操作巩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在课程考核时可以包含上机操作的考试内容。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继续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开发。
(2)第二课堂与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与省内外物流企业、物流主管首页的联系,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力求能够形成物流企业CEO或生产企业物流首页经理关系网络,并促使他们定期来我校做相关讲座。同时选择部分企业设立奖学金项目或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3)引进物流管理实验专业人员,对物流管理的实践教学采用专人的管理。
(四)专业图书资料室建设规划
1、建设目标
在规划期内除了经济管理类的图书外,物流管理专业图书要能增加到万册。
2、建设措施
在相应扩大我校购书能力的同时,积极谋求企业进一步提供相关资料,建设好物流管理专业图书资料室。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